想轉職卻擔心缺乏經驗、能力不足?克服自我懷疑最好的方法從「我會什麼」開始!

Darren Lin
Jan 11, 2023

想要跨領域轉職,但沒有相關學經歷背景,於是打開人力銀行網站開始滑,最後儲存一堆職缺仍然不敢投遞履歷,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驗,希望能在今年下定決心開始規劃轉職,我想分享我是如何從臨床的呼吸治療背景透過下班後自學,內轉到資訊部門成為軟體工程師。

Image designed in Canva

前陣子有幸參加矽谷阿雅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》的台北分享會,在活動的開場阿雅分享最多讀者問她的問題「跨領域、跨職能的過程是如何一直有勇氣往前走?」阿雅舉了她從台灣記者到 Meta 產品經理及最後創辦 AI 男裝租賃新創 Taelor 的過程,每次遇到挑戰時,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是問「自己會什麼」開始,因為只要做你已經會的事,就會有勇氣,有了勇氣就可以往前衝。我聽完後非常同感,也讓我想起職涯能夠逐漸朝向理想的目標前進,正是從「我會什麼」開始。

培養可轉移的技能,用產出成果與行為來證明

大學畢業考到呼吸治療師證照後,我並沒有直接投入臨床工作,而是想試試除了醫院以外我還能做什麼,最初沒有思考太多,只希望能累積多點人生體驗,而不是追求一份穩定溫飽的工作,也將最壞打算預備好,如果嘗試過發現不適合頂多就再回臨床工作。

剛開始不知道除了臨床工作外還能從事什麼,於是我從推廣國際夥伴教育的助理做起,由於單位小,主管給我許多獨立執行專案的機會,加上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出國與菲律賓、柬埔寨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合作,因此培養我跨文化溝通應對及外語表達能力,收穫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。例如有一次去菲律賓帶隊執行專案,抵達機場後唯獨我的行李遺失,後續才有機會體驗搭乘當地公車及跟航空公司聯繫確認的經驗,還有做好風險管理的重要。助理的工作除了執行專案外,也需要扮演主管的得力助手,這些經驗成為我後續職涯很重要的軟實力,包含來賓接待、信件回覆及專注細節等職場基本功。

接著有幸到當時全台知名的職場線上學習平台擔任課程企劃,雖然我不具備商管或媒體背景,但過去跨文化溝通應對的經驗,幫助我能順利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企業講師、網頁設計師、影音團隊協作。還記得剛開始的前半年我一直都處於繃緊神經的狀態,因為過去沒有寫過文案、不懂行銷,也不知道如何包裝產品,很感謝當時的主管及同事的支持,加上每天大量閱讀輸入及寫作輸出,最終累積不錯的專案成果,也從中磨練專案管理的能力。

同時我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許多學員花了錢並沒有真的去打開課程,更多人是買了一堂又一堂的課、聽講座抄筆記、索取講義,最後卻很少人會運用上課學到的東西去行動,或改變現有的工作模式,這給我很大的反思,現在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,幾個月就出現一個新名詞、新趨勢,網路上只要你善於搜尋資料,優質免費的內容很多,但這個世代不缺擅長學習的人,而是需要願意動手嘗試並解決問題的人才。

所以後來在學習上都儘量找能實踐的機會,以廣告投放為例,因著專案行銷的需要,便利用工作之餘從 Youtube、Meta Blueprint 等資源來掌握投放廣告的操作要領,接著實際花錢試著投遞,從每次的成果中汲取經驗並不斷優化廣告素材與策略,最後讓推出的課程專案順利達成目標。

經驗的累積是從通過一關又一關的挑戰開始

為了不讓自己侷限於內容產業,能有更多職涯選擇機會,便利用下班時間學習網頁開發,當遇到程式碼寫不出來卡關時,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得到,但當我細細梳理過去工作這一路上通關的經歷,我才發現人生就是不斷的積累串聯的結果,重要的是把握好每個到眼前的機會,不要輕易放棄,沒有哪份工作是天生就會。

跨領域不容易,但並非遙不可及,與其擔心達不到遠大的理想,不如從問自己今天能做什麼開始,每天持之以恆的邁出一小步,重點在能否持續執行,而非一下子就關注數量或難度,才不會因為目標太難而打退堂鼓。

給想要跨領域轉職者的建議:

  1. 釐清自己「為什麼」想轉職

許多人想換工作或轉職的原因大多是想逃離目前的負面情緒,例如薪水太低、公司沒制度、主管不講道理、同事很差勁等,這些都是很好的「離職」理由,但並不是好的轉職原因。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是完美的,無論是制度完善的大公司或彈性扁平的新創公司都會存在主管、同事的問題。若只是為了逃避目前的環境而想轉職,很有可能會掉入一個坑跳入另一個坑的困境,或是衝動提了離職,最後礙於存款日漸下降只好將就匆匆入職,不知不覺掉入下一個會更好,永無止盡、尋尋覓覓的痛苦中。

在衝動提離職前先冷靜想想,釐清你的動機是什麼?現職是否真的沒有成長空間,只能靠轉職來達成你的目標?是否一邊工作也能一邊累積轉職需要的技能及人脈?當前的職務是否已累積成果能為自己履歷加分?嘗試跳脫二選一的思維,你會發現其實機會還有很多。

2. 具備成長心態

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在其著作《心態致勝》一書中提到成長型與固定型兩種思維模式,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所有技能都是透過後天學習獲得,面對失敗也能從過程中汲取經驗,相信只要持續努力就有機會。在面對投遞履歷沒有下文,不要否認自己,因為只是當下時間點沒有適合的機會,不代表你沒有價值。

公司都希望應徵者具備即戰力,即便你展現積極學習的心態,但更重要的是先展現出自己的價值,讓公司知道「雇用你可以得到什麼」,即便你缺乏經驗,但具備成長心態的人會清楚自己的強項在哪,從「自己會什麼」來做出專屬的工作提案,讓用人主管知道你的程度與能力,才有籌碼去談判到更好的薪水與環境。

3. 訂定具體的行動目標

以軟體工程師為例,工程師就有分很多種類型,對於初學者要學習哪一種程式語言也有各方的支持者,與其一直想找到最完美的一條路,不如直接從職缺去研究。《為自己再勇敢一次》書中提到,如果你想去美國 Google 公司成為數據分析師,表示你需要具備「美國市場」「科技公司」及「數據分析師」的經驗,先確定清楚你想要應徵的職務與目前的差距,缺少的部分就去想辦法補足。

確定完轉職目標,接著你需要制定能穩定投入的時間,並且要真的「能執行」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海蒂·格蘭特(Heidi Grant Halvorson)的研究指出,設定目標後,決定在什麼時間、地點和用什麼方式來實現它,將會提高 2 到 3 倍的成功率!

在我決定想投入開發的領域後,我選擇能搭配工作時間的線上學習方式,在行事曆寫下每週進度的截止時間,即使有幾天因為加班而晚回家,我還是會打開電腦寫個幾行程式碼作為練習,放上行事曆就是對目標的承諾。

4. 沒有經驗就想辦法創造經驗

無論是轉職或公司內部轉調,你都需要花時間補足專業知識的落差,與其待在原地等別人給你機會,製作 side project、無薪實習、接案、從事志工或兼職等都是累積經驗的好方法,每個人都是不斷在預備的過程,沒有百分之百準備好的那一天,所以別再猶豫要等自己「完全學會」,開始行動才會有機會。

理想職涯要主動出擊,為自己成長而工作

《原子習慣》的作者有提到,我們往往期待進步是線性的,實際上實力的累積就像爬一個間距很大的階梯,你需要努力走很多步才能抵達下一階。這些過程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,需要等到跨過實力門檻,先前做的一切才會顯現成果,如果你很想探索職涯的下一步,希望工作越換越朝目標邁進,在想要衝動離職之前,其實你還有很多事可以著手準備。

延伸閱讀

How Do I Switch Careers Without Experience?
12 Steps To Make a Career Change With No Experience
How To Change Careers with No Experience in Your Desired Role
If you want to change careers, start by finding your ‘why’

--

--

Darren Lin

Content producer & Backend Engineer. I’m looking for interesting projects to collaborate. Ed Tech and Health Tech are areas that excited me.